时间:2020-02-26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在经历了1个多月的“居家生活”后,不少上班族从心底发出了“老板,我想去上班了!”的呼喊,令人心酸。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很多人有班不能上,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上班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2月24日,高德地图首次发布《驾车活力复工指数分析报告》,从驾车导航角度来反映20个主要城市复工热度。报告显示,2月10日至2月21日,排名“驾车活力复工指数榜”前10的城市依次为:沈阳、青岛、上海、长沙、广州、北京、东莞、南京、成都、宁波。其中,青岛驾车活力复工指数为30.3%,排名第二,可见青岛上班族驾车上班相当积极。 眼下,不少人仍在“家里蹲”,青岛的上班族为何这么积极?2月24日下午,青岛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第五次新闻发布会给出了答案:截至2月23日,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复工复产3327户,复工率97.7%,返岗工人数41.7万,人员返岗率64%。这一指标毫无争议地位居全国、全省前列。 随着企业陆续开始复工,原本受疫情影响空空荡荡、冷冷清清的道路开始热闹起来。2月19日,青岛部分路段就因为车流量增大造成车辆缓行的情况。不少市民纷纷在网络平台发布动态:“青岛又开始堵车了。”甚至有人直言,面对这样的景象,心里还有些“小激动”。 因为疫情的影响,今年的复工复产显得异常悲壮。要阻击疫情,但企业也要生存,员工要吃饭。如何两手抓?很难。这一次,青岛是怎么做到的? 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97.7%, 位居全国全省前列 2月10日是全面复工复产首日。来自青岛市工业运行工作专班办公室的消息,全市各类企业在保障防控安全前提下,迅速投入生产、开展业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复工复产2941户,复工率86.4%。可以说是取得了“开门红”。 随着时间的推移,复工率还在不断攀升—— 截至2月23日,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复工复产3327户,复工率97.7%,返岗工人数41.7万,人员返岗率64%;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位居全国、全省前列。 建筑业方面,全市1869个房屋建筑工程中,已有572个工程复工,占比30.6%,现场人员13767人; 金融业方面,疫情发生后,各银行保险机构启动疫情防控一级响应,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各项服务保障持续稳健,从未中断,全市银行网点日均开门率80%; 涉农企业方面,全市应复工涉农企业367家,已复工363家,复工率98.9%,人员返岗率82.2%; 交通运输业方面,全市规上交通、仓储、邮政类企业共复工381家、复工率62.66%,返岗人员23170人、返岗率60%。全市主要品牌快递企业已有18家复工,复工率75%,返岗人数达9750人次,人员返岗率49%。全市交通基础设施23个在建重点工程中,累计复工13个,复工率56.5%,节后需返回工地20157人,已返回15219人,人员返岗率75.5%。 自2月24日0时起,撤销城阳区、胶州市、平度市行政区域内31处高速公路疫情防控检测点(涉及26处高速公路收费收费站),同步撤销全市范围内的27处普通国省道疫情防控检测点,暂时保留39处防控检测点(涉及38处高速公路收费站)。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从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看,全市的续建投资项目复工率47.3%,累计新开项目122个,计划总投资443.3亿元;从2020年实施的200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看,累计复工61个,复工率47.7%。新开工项目11个,计划总投资74.7亿元。 中小企业方面,青岛纳入工信部监测直报的千户(1141户)中小企业复工率97.8%,人员返岗率71.4%;青岛百户(112户)隐形冠军企业、“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等重点民营和中小企业复工率达100%,人员返岗率71.6%。 企业复工复产了自然用电量就上去了。从全社会用电量看,截至上周最后一个工作日(2月21日),全市社会用电负荷522.5万千瓦,比复工首日(2月9日)提高29.5%,日用电量10782万千瓦时,提高35.8%,当日(2月21日)用电量恢复到上年同期均值的83.9%。 用电量恢复的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青岛企业复产复工的快速推进。 关键是下手早抓得实 青岛很早就把“在确保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作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调。 复工复产前提是做好疫情防控,疫情防控做不好,复工复产就有风险。所以要推动复工复产,必须把疫情防控放在前面,作为前提,作为保障。青岛在决不松懈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坚定不移抓好复工复产,及早部署、顶格推进。 早在2月1日,春节期间,市委常委会就召开会议强调,要坚持疫情防控和其他工作两手抓、两不误。 2月5日起,召开全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视频调度会议,下发工业企业复工复产11条指导意见。 青岛先后印发了《关于做好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期间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企业疫情防控措施及要求》《重点场所新冠肺炎预防控制工作指南》《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转发了《关于严防复工复产企业发生聚集性新冠肺炎感染的紧急通知》《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的通知》等文件。 这一系列文件对企业风险评估、防护物资准备、备案等复工复产流程进行了明确,对企业疫情防控工作机制、防控方案、应急预案等制度作出了严格规定,对企业返岗职工管理、消杀防疫和医学隔离、厂区管控、环境卫生和就餐管理等措施提出了具体要求,让工作有章可循。 有了措施,挂墙上也起不了作用。复工以来,青岛各级各部门切实扛起疫情防控的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属地责任,把防控措施落细落小落到位,“一企一干部”夯实企业防控体系,“一企一方案” 协调解决企业问题,“一天一通报”督导防控措施落实。2月10日起,对340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分片包干、逐家对接,有序组织人员返岗,努力保障复工。 网传外地有企业申请复工要盖十几个章,让企业叫苦不迭。青岛发文明确,企业复工无需审批,复工企业只需将复工方案报区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备案,同时提交疫情防控承诺书,即可安排复工。 在工信部前段时间召开的全国工业通信业企业复工复产电视电话会上,3个发言省市中,青岛是唯一的城市代表,有关做法得到工信部肯定。 在近期省委经济运行应急保障指挥部的开复工疫情防控督导中,青岛各项工作得到了省督导组的充分肯定。 这一揽子政策实用好用 超高的复工率得益于早研判、早谋划、早部署,得益于青岛针对企业关切的急点、难点、痛点问题陆续出台、落实的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专项政策和举措。 2月3日,青岛在国内同类城市中,率先发布了支持企业恢复生产,保经营、稳发展的18条举措,在缓缴社保、延期缴纳税款等方面为企业雪中送炭。 2月20日,又出台了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16条意见,构建扶持企业“18+N”政策体系。 2月20日,为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调度,解决突出问题,促进“六稳”工作落地,成立了市委经济运行应急保障指挥部。 2月21日,针对企业收入下降等困难,连夜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促进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的实施意见》,出台了21条管用实招。 2月23日晚,市政府办公厅又出台了70条支持措施。这些政策的效果立竿见影,广大企业享受到实惠。 在企业复工复产中,资金瓶颈是一只“拦路虎”。青岛开通审核拨付绿色通道,提前为301家企业拨付支持企业发展资金1.14亿元。第一时间将首批575家企业的170亿元需求推送给金融机构,截至2月19日,青岛市银行机构累计发放贷款31.67亿元。 用工难,是企业复工复产中的另一只“拦路虎”。在稳就业、解决用工难方面,青岛出台了“稳就业十条举措”。实施援企稳岗政策,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符合条件的,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通过大数据比对,全市有11.9万户企业符合返还条件,预计返还资金约2.86亿元。截至目前,首批符合条件的申报企业共11373户,涉及职工25.3万人,将拨付资金4469万元,已网上公示,本周内将发放到位。 另外,2月18日,国务院出台了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政策,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工伤、失业三项社保费的单位缴费。初步测算,三项社保费用减免预计为各类参保企业减负约65亿元。 要复工,首要员工要回得来,返得了岗。青岛组织全市48家客运企业、储备客运包车1936辆,开展“点对点、一站式”定制化运输服务,已累计为27家企业,开行返岗包车217车次,跨越8省运送职工5222名。开通112条定制化公交线路,为40家单位提供通勤服务,日均客运量6000余人。为近百家企业协调解决高速公路物资运输通行问题,累计为应急物资车辆办理通行证9000多个,为农民工返岗开辟应急绿色通道。 与此同时,实施中小企业职业介绍补贴政策,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介绍符合条件的人员就业,按每介绍1人300元标准给予补贴。搭建线上用工对接平台,为6602家企业发布招聘信息,提供岗位21.8万个,有8.3万名劳动者求职洽谈,2.8万人达成就业意向。 为了让企业“轻装上阵”,青岛出台了延期缴纳税款、减免中小企业税费、优化退税服务、引导降低小微企业房租成本等政策,作出了“对因受疫情影响办理申报困难的中小企业,由企业申请,依法办理延期申报”“因疫情影响遭受重大损失,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确有困难的,经税务机关核准,减征或者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规定。全面落实外贸出口企业税收举措,2月份为全市出口企业准备退税计划23.92亿元,截至2月19日,已退付出口退税款7.23亿元,有效缓解了出口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 应该说,在这场复工复产战役中,青岛实现了“在确保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的战略目标,在复工率等关键指标上,取得了领先,开局不错。 相信,开动经济发展引擎的青岛可以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为疫情防控提供更强大的“火力支援”,最终促成“两个战场”“两场战役”的全面胜利。(青岛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