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各地 > 文章 当前位置: 各地 > 文章

第二台手术机器人在大连上岗

时间:2019-12-27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近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联合路院区手术室的“新员工”——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正式“上岗”。11月8日,大医一院外科学教研室主任、肝胆外科主任谭广教授利用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为一位67岁的男性患者进行了机器人辅助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及T管引流术,顺利完成了大医一院普外科首台机器人辅助手术。经过完善、充分地术前准备,在成功装机及建立气腹后,谭广主任于中控台操纵机器人,距离术者3米之外的机械手臂开始重复术者动作。借助高清三维成像系统,谭广主任精确地分离粘连带,顺利切除胆囊。凭借灵活的机械手臂,在最大限度保护脏器功能的情况下,他精准地切开胆总管,借助胆道镜取净结石,同时留置T管。手术历时3小时,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次日即可下床活动。

  11月14日,为进一步加强肝胆胰肿瘤多学科,跨地域的学术交流,“2019大连肝胆胰肿瘤MDT及手术直播研讨会”在大医一院隆重召开,其间我国著名机器人手术专家彭承宏教授与这位“新员工”合作,顺利完成了极为复杂的,有普外科“珠穆朗玛峰”之称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机器人精准地切割,轻柔地分离,灵活地缝合、打结,一气呵成,完成了部分胰腺、部分胃、部分胆管及十二指肠、胆囊的切除,并且做了消化道重建。手术历时3个半小时,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仅仅时隔3日,11月17日,“新员工”又迫不及待地工作了,谭广主任团队为一位55岁男性患者顺利完成了在机器人辅助下的“胰体尾+脾”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至此,这位“新员工”已经顺利完成了3例胆胰系统疑难手术。谭广主任表示,大医一院肝胆胰外科团队将以最专业、最全面的医疗知识,最精湛的医疗技术为滨城患者服务。

  “达芬奇”机器人是谁?

  达芬奇就是传说中那个缝葡萄皮的机器人,达芬奇机器人的学名为“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因其原型为画家达芬奇500年前的图纸上画出的机器人而得名。这个机器人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医生成像台,机械臂以及成像系,是目前最先进的微创外科手术系统,于2000年7月成为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腹腔镜微创手术的自动控制机械系统。

  它最大的特征是,不像我们日常看到的 ,几位医生围在手术台上进行手术,而是由主刀医生利用一个操作控制台并辅以4条机器臂来完成手术。4条交互式的机器人手臂,通过打好的孔径进入到患者的腹腔内,通过控制台被医生控制着。其中3条手臂为工具臂,如超声刀、无创钳、双极电凝等,第4条臂为内镜照相臂,它可以把腹腔内的手术场景,放大10倍以上的3D画面实时反馈给操作台。

  达芬奇机器人从1999年发明开始,到目前已经历了五代。全球现在主流的设备都是三代、四代,第五代只有美国有。而大医一院刚刚“入职”,正是辽宁省首台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达芬奇”机器人 为啥受宠?

  据谭广主任介绍,使用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导航系统,其清晰的三维成像系统、灵活的机械手臂使得探查、切割、缝合等操作能够灵活、准确地进行,尤其是在狭小的操作空间内,机器人的小巧灵活的“操作手”,占用空间小,能够为术者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限度地暴露术野,可以突破人手的生理局限,操作角度大,具有更大的优势。

  它赋予医生一双高清的眼睛和运动自如的手。达芬奇手术系统集成了三维高清视野、可转腕手术器械和直觉式动作控制三大特性,使医生能将微创技术更广泛应用于复杂的外科手术。它可放大10倍的三维高清视野,让外科医生在手术时有身临其境之感,极细小的血管也能一目了然。水晶样清澈的3D高清视野,术中荧光显影技术的应用,使得医生能够鉴别动脉、静脉、胆道、输尿管等组织,也可以清晰地看到是否有肿瘤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更加方便医生判断关键解剖结构,或在实体脏器中确定肿瘤边界,或用于评估目标组织的血液灌注等。

  术中人手操作仅限于270度,而手术机器人的机械臂非常灵活,拥有7个自由度,540度转弯,10多个关节,可在病人体内准确无延时地重现医生的手部动作,颤抖可滤除,增加稳定性,尤其在狭小的操作空间更有着极大优势。

  同时,机器人眼-手协调、手-器械尖端实时同步使得医生可以凭借本能直觉式的操控器械,有助于医生完全实现其开放手术经验。第四代达芬奇手术系统还具有独特优势,它不仅将头顶悬吊装置的实用性与电动平台的灵活性相结合,使得手术车可以放置在患者周围任何位置,同时实现腹部4个象限的手术通路。并且,其设计的动态平台实现了无缝对接未来创新技术,例如高级器械,软件升级和其他功能升级等。

  机器人手术 创伤更小、出血更少

  在医疗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中,腹腔镜微创手术的适应范围逐渐扩大,但由于传统腹腔镜微创手术的特点,在胸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肝胆、胃肠的微创手术仍然存在较大的制约。达芬奇手术系统的出现和发展成熟,正是为了弥补微创手术治疗的缺陷,在医生的专业操纵下,其精巧程度甚至胜过人手,完美实现精准操作、精细切除、精细缝合,使手术达到最佳效果。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能在不开胸、不开腹的情况下,通过几个小小的孔道进行手术,相对于传统手术,具有人手无法相比的稳定性与精确性,可以减小创伤、减少术中出血及并发症、减轻患者疼痛、加快术后康复等。谭广主任介绍,机器人在精细操作上更有优势,降低术中出血的风险。同时,它有化繁为简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越复杂、操作难度越大的手术,达芬奇机器人比其他手术方式操作起来更灵活,可利用空间更大,这是它最大的优势。

  大大改善了 患者的术后生活水平

  现在胃肠外科,特别是直肠癌手术,“功能保护”是患者术后的主要诉求。过去医生研究的是能不能把肿瘤切得干净,让患者活的时间长一点。而现在外科医生研究的重点是怎样在做完手术的同时,不影响病患的生理功能,让患者更有质量地生活。比如,用腹腔镜手术,一般是3到5倍放大,用机器人则能达到10倍放大,特别是它有3D的效果,血管立体结构都看得很清楚,像头发丝一样细的神经,在手术中都可以保留下来。这样在手术时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重要神经血管的损伤,患者的性功能、排尿功能等重要生理功能将得以保留。同时,达芬奇机器人可以通过机器内部精准的设置,消融颤动。医生在外部移动2厘米,机器人在体内移动可能才是2毫米,这对重要的血管、神经都是一个很好的保护。

  机器人真能代替医生?

  很多人会疑问,机器人都会手术了,那医生是不是要下岗了?其实并不是。 说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但并非是机器人独立完成,仍需医生控制操作。机器人做手术时,还是要有医生在手术台上辅助它完成一些工作的。只是,在手术台上的医生不是主刀医生,是他的助手。真正的主刀医生在手术台旁边的操作台向机器人发出指令,指挥机器人做手术。因此,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对助手、团队配合的要求特别高。

  未来的新型微创手术机器人将颠覆现有手术机器人的辅助操作规程和原理,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自我学习、机器人辅助和自动手术过程、更高清立体的视觉图像视野,更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助力实施靶向性微创手术。

  机器人手术为啥贵?

  总体来看,机器人手术的费用,比传统的腹腔镜贵2万元到4万元左右。具体的价格,取决于手术的部位、切除的器官和手术的复杂程度。达芬奇机器人的机械臂属于消耗类器材,为了保证机器人能够正常、安全的运行,每根机械臂最多使用10次就必须更换。每根机械手臂,售价8万多元,机械臂使用达到规定次数以后,系统会自动锁死。这样来看,每根机械臂一次的使用成本在8000元以上。

  将来费用有没有可能下降?一定有可能。因为现在国际上,比如谷歌等公司也在研发手术机器人,对达芬奇机器人构成了竞争,同时国内公司也在进行研发,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也会有自己的手术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国产化后,期待机器人手术的费用能够大幅度下降。

  大连日报记者张丽霞 

上一篇:情系职工 真诚服务 辛寨子街道工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

下一篇:政协九届辛寨子联络组委员热议报告 成绩令人鼓舞 蓝图催人奋进

推荐阅读
联系《西西网》 | 关于《西西网》
京ICP备2024075223号-3  |   QQ:443594666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媒体村  |  电话:167-2941-98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