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2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原标题:取代美国王座的,不是中国,而是… ![]() 世界目前两大经济强权,是中国和美国,对同样是世界经济大国的日本来说 看中美是和是分,又该如何应对或选边,则至关重要,重要到直接关乎国运 日本夹在中美两强间,对美国俯首帖耳,对中国又百般提防 我倒觉得日本提防中国,总比对中国俯首帖耳好 因为你不知道他此刻的口蜜腹剑,背地里什么时候又给你一刀 ![]() 不过正因为日本的“特殊位置”,他才能站在一个较为冷静的第三方角度,去权衡利弊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候这个与双方利益都相关的第三者,反而能把局势看得更清晰 上周日本内阁府发布了《2018年度世界经济潮流报告》 报告的核心重点,聚焦的是中国崛起,以及世界贸易格局的转变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日本比任何国家都紧盯中美动向 日本关注了中国出口位面的改变 《2018经济潮流报告指出》 ——中国,正在快速成为高附加值产品和零部件的出口基地 ![]() 所谓高附加值产品,其实很好理解 二十年前,中国生产阳伞袜子,那就是低附加值产品 二十年后,中国生产汽车发动机,那就是高附加值产品 奔驰发动机北京生产,宝马发动机辽宁生产,大众在上海,成都,大连等多地都建了发动机工厂 绝大多数知名汽车品牌的发动机,其实都在中国设立了生产厂 在中国生产的发动机,不光用在国内,还出口海外 这种出口,就是高附加值商品 这样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尤其是机电产品,半导体产品,手机产品 ![]() 根据日本统计资料,从2000年到2016年 中国“中间财”的出口比例达到41.1% “资本财”的出口比例也提升到历史新高的31.2% “中间财”,指还需要加工成商品售卖的东西 像芯片,用户不可能直接用芯片,芯片需要加入手机或者电脑,才能成为最终的产品,进行使用和贩售 像芯片就是“中间财”,手机就是“资本财” 而另一方面,中国出口的消费财,却在持续降低 ![]() 消费财,一般指雨伞,运动鞋,牛仔裤这类附加值不高,直接买来就能用的商品 中国在2000年,有一半的出口品,是这类低附加值商品 到了2016年,消费财出口从50%,降低到27% ![]() 16年间 消费财下滑 中间财上升 尤其是资本财的上升 因为“资本财”出口,指的是直接生产设备 它能够决定设备的品质和规格,是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商品附加值的东西 这种出口格局的变化,代表了 ——中国,正在快速成为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基地 再来看下图 ![]() 这是2000年-2018年,中美日三国的,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占比 中国是淡蓝色线的,87.1% 美国是灰色线的,86.7% 而日本是深蓝色线的,79.4% 中美日三国都属于高附加值出口国,但从这18年来的趋势来看,日本的高附加值出口,从原先的90%,一路下滑到去年的79% 这不可能不引起日本人的危机感 那我们再来看中国的出口结构 是如何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到高附加值产业的 ![]() 图上清楚显示,2003年以前,中国出口最多的是玩具和纺织品,像衣服牛仔裤袜子之类 但从2003年以后,电气设备和通用机械,快速成长 尤其是电气设备,从2000年的不到15%的占比,到今天超过了25% 那我们来看下美国 ![]() 美国通用机械的出口,一直比较稳定 相反的,在电器设备上大幅下滑 从2000年的29%,下滑到2016年的14% 而且和中国很大不同的一点是,美国,正成为一个能源输出大国 尤其是天然气,石油还有煤炭等等能源出口,美国在这十几年来可谓是爆发性增长 我也多次写过,美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输出国 他不光不再依赖中东石油,还将和中东石油,抢生意 ![]() 另外再从三类基本货物出口比重来看 中国消费财一路下滑 中间财和资本财逐步上升 中间财出口,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出口商品给其他国家,来进行消费品的加工 这代表着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产业地位越来越高 最下面的原材料出口也是逐年下滑,趋近于零 我们再来看美国 ![]() 美国的三类基本货物出口比重,可谓是非常的“两极化” 美国的“中间财”出口,占到出口比重的接近70% 而且美国这个“中间财”出口,也就是零部件卖给其他国家,再加工成商品的,很多都是高科技的核心“中间财” 像我们吃过亏的中兴芯片事件,芯片就是美国的“核心中间财” 他不是最终商品,但却是你那个要卖的商品中,最关键的零部件 美国在这方面非常强,从出口比重也能看出,美国并不想生产完整的产品 他只需要抓住一个商品中最核心的零部件,即可影响整条产业链 这里讲一个我们容易犯的误区 即,美国没有制造业 ![]() 其实美国不是没有制造业,而是美国造的东西,我们普通老百姓看不到,它不是卖给老百姓的 美国的制造业非常强,只是它并不强在消费财,和资本财,而是强在中间财 所以我们走在街上,看不到什么MADE IN USA的东西 因为美国制造的东西,是用来“制造东西”的 关于这一点,我们需要有清楚认识 我们再从出口品的所得弹性来分析 ![]() “所得弹性”是个陌生的名词,它指的是你收入涨了多少,你会增加的消费量 讲个大白话 本来你月工资20000,下个月涨工资了,涨10% 现在你月工资22000 那么你涨工资后,会对手机消费增加多少,会对汽车消费增加多少,会对食品消费增加多少 当你涨工资后,你会考虑换个新手机吧,或者换个新车吧,或者吃更多的饭? 但不同的商品,其所得弹性是不同的 越低端的商品,其所得弹性越低 越高端的商品,其所得弹性越高 这也很好理解,你工资涨10%考虑换手机,你工资涨100%,那就考虑换车了嘛 ![]() 这张图是美国出口品的“所得弹性” 可以看到十几年以来,美国出口品的所得弹性,是一路下滑的 也就是说,美国出口的商品,不是大家涨工资后会去买的东西 即便是IPHONE,美国品牌,也算作中国出口 ![]() 但是中国出口产品的所得弹性,却非常高 简单想一下,当中国人变得有钱了,他想去买的是进口车,是法国和意大利的奢侈品 那法国和意大利的出口,其实所得弹性是很高的 但如果将视角放到全世界来看,当世界各国人民都一个个有钱后 当德国人多赚了钱,非洲人多赚了钱,印度人多赚了钱 他们会跑去买的是中国商品,而不是去买美国商品 中国出口商品所得弹性越来越高,代表着什么? 代表者中国出口的东西,附加值越来越高 如果是低附加值的便宜的东西,你根本不用变得更有钱,就可以买到 所得弹性,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 那么图上另一条指标,价格弹性呢? 价格弹性其实也很好理解 所得弹性是,收入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变动 你多赚10%,会多买的商品比重 价格弹性是,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变动 商品价格涨价10%,消费者会多买的比重 比如华为手机,涨价10%,原价3000,现价3300 那这个涨价,对于华为手机的销售会减少多少 价格弹性,讲的是这个 像必需品,粮食,他的价格弹性就很低,因为不管粮食涨多高,你总要吃啊,不管你吃大米,小米还是面粉 ![]() 中国出口的商品,价格弹性曲线,是这样的,03年后上升,08年后下滑 这代表着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在不断提高,但其需求却没有因为价格升高而减少 这也体现了为什么这些年看到越来越多的老外用中国产的商品,而且其商品从原先的廉价品,慢慢像中高档商品转变的原因, 同时这也是中国商品的附加值,越来越高所致 ![]() 上图是在美国卖的商品中,其他国家的附加价值比重 美国人买的所有商品里,每个国家的附加值占比是多少呢? 最顶部的白色点状,是“其他” 中国是红色网格 欧盟浅绿色,韩国深绿色 日本白色网格 从图上可以清楚看到 从2005年-2015年这十年间 美国销售的商品里,日本的附加价值萎缩最多 韩国几乎不变 欧盟也小幅萎缩 ![]() 而中国是不断扩张 红色网格的面积变大,说明美国消费的商品中,包含着越来越多的,来自于中国的附加价值 看了美国,那我们再来看中国 中国国内卖的商品,这十年来哪国的附加价值最高呢? ![]() 图上,一目了然的最大区块,是最顶部的白色点状网格,那是其他,不用看 我们先来看日本(灰色网格) 中国消费的商品中,属于日本的附加价值,十年间快速萎缩,代表着日本附加价值在中国消费品中,越来越不重要 欧盟(绿色横线),小幅成长 ![]() 而成长最大的,正是美国(蓝色网格),美国之所以成长快速和美国文化对于中国的渗透不无关系,你像好莱坞电影等服务商品,也属于重要的附加价值来源 那种商品,是无形的 综合这两张图,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 ![]() 就是中美两国的商品,互为依赖,相互需要的程度越来越高 中国在美国附加值扩张最快 美国在中国附加值也同样扩张最大 ![]() 中美两国相互附加价值的扩张,则势必造成了其他国家的附加价值被排挤 欧盟还好,被排挤最严重的,图上也一目了然的,就是日本 其实整份《2018年度世界经济潮流报告》,虽然着重在讲中美,但你能深深感受到,日本人的危机感 因为当中国崛起成为世界一强,和美国距离越来越近时 日本,是受伤最大的那个 最后,这份报告中提到了最重要的一点,即 按照全球附加价值和贸易的关系,整个世界越来越走向平坦化 ![]() 图上是全球出口总额与附加价值比重 可以看到,从1990年起至今,各国出口的商品中,它的附加价值比重是越来越高的 换句话说,没有什么国家会自己完全搞定一件高附加值产品 你像手机,电脑,汽车,机床这种商品,哪个国家每个零部件都自己造,然后再自己组装了,自己卖的? 现在世界上不存在这种国家,因为他即不符合科技进步,更不符合市场规律 你让美国做个手机,从螺丝帽到芯片全都他自己做,他会吗? 他当然不会,他又不傻 ![]() 中国也一样,中国虽然被称为世界工厂,但也不可能什么都自己做,这样太傻了 目前从一国出口或进口的商品与服务中,不仅包含了这个国家的附加价值,更包括了其他国家的附加价值 并且这种联系,不断的紧密和复杂化 也就是在全球价值体系,及全球产业链的布局不断扩张和发展的今天 世界的经济格局,贸易格局,技术格局,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 ![]() 还记得上世纪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提出了著名的“雁型理论” 雁型理论的观点,依托于日本长期的脱亚入欧理念,认为日本是亚洲的领主,是亚洲最发达最强大的国家 所以未来亚洲的模式是,像一群飞行的大雁 日本当雁头,“亚洲四小龙”当雁身,中国及东南亚这些人口多,层次低的国家,当雁尾 ![]() 日本人提出这个雁型理论的年代,正是日本经济最强大的七八十年代,当年他也有底气这么讲 可时至今日,时过境迁,日本的雁型理论在一系列详实的数据面前,成为泡影 日本非但当不了这个雁头,还不断的被韩国挤压 ![]() 日本这个国家从甲午战争打败清朝后,就一直以亚洲老大自居,他自认为有长期的当老大的经验 但随后日本在两次想挑战,成为世界老大时,都被美国狠狠捶了下来 一次是20世纪上半叶的二战 一次是下半叶的日美贸易战 现在日本就在观察,谁会是新的世界老大 依然是民主灯塔,美国吗? 还是新崛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日本就一直在看 ![]() 但或许日本错了,这个世界,这个地球村,有老大的日子,将随着历史的进程,逐渐消失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今后的世界格局,不是谁去坐那个老大王座的问题 而是那个“王座”,不存在了 ![]() 如果我们梳理历史脉络的话,世界被真正串联起来,是从大航海时代开始的 当年大英帝国,铸就了金色王座,成为世界霸主 随着一战二战的爆发和疮痍,美国从这王座上赶走了英国,自己坐了上去 冷战结束后,美国一超独霸,地球上没有国家可与之匹敌 然而在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近十年,我们看到的了美国的衰弱 但霸权的衰弱并不是最令人震惊的,令人震惊的是 整个世界,正不可逆转的,变得扁平化 ![]() 美国还是坐在他那个王座上,并且不断举起大棒,要捶死那些想跑上来争夺王座的人 可是奇怪的事发生了 美国坐着坐着,惊讶地发现,自己屁股下的王座,居然在慢慢消失 世界独霸的王座,最终会消失 并不是美国不够强的原因,美国还是那么强大,只是那个王座本身,消失了 ![]() 全球化浪潮,第四次工业革命,5G时代,世界全产业链分工 这种种历史必然的大势所趋,让我们所认为的金字塔地球,慢慢变成一个扁平化的地球 未来的世界,并不是什么美国最强,或者中国第一 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尤其是在工业发达的尖端国家,如中国,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加拿大 这些国家将结成一个“前端共同体”,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大 在全球全产业链的布局下,任何国家都需要其他国家,才能获得最大利益 只有傻子才想着闭起门来造车,从发动机到螺丝帽全都自己来 ![]() 地球霸主的王座,正在逐渐消失 取代美国的,不是中国,而是历史大势 石器时代的霸主,拼命想磨出最锋利的石头 可他曾听见,铁器的锵鸣? 来源: 微观系列/江平舟 |